人工智能(AI)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愈來愈受關注,在教育層面亦不例外,有人甚或擔心會取代老師的角色……關鍵在於運用得宜,AI不僅可以幫助老師管理教學資源,還能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,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。香港教育大學(下稱「教大」)去年已覷準市場對兼備AI背景人才的大勢,開辦「人工智能與教育科技榮譽理學士」課程,積極培養具備最前沿的AI和教育科技知識的學生,讓新一代成為教育科技專才,在教育和不同領域傳承所學、跨步發展。
老師善用人工智能與教育科技 提升教學質量
他指出,AI不應被視為對老師的威脅,而是應該被看作為一種提高效率的工具。「過去有許多科技革命,例如Google搜尋器的推出,引起了許多教師的恐懼,認為網上的資訊取代了教科書的地位,因此自己的角色變得不重要。但是,隨着時間的推移,現時Google已經成為老師的『利器』,可以幫助蒐集資料,並與老師共存,提供更好的教學資源,估計未來AI也將如此!」
如何好好利用這個「利器」?蘇博士認為,老師要對AI的能力與限制有認知,了解如何利用AI從大量資料中提取相關信息,以協助教學。「AI可以提供敘述性紀錄,對已有資訊進行分類,但在更高層次的綜合分析或評估方面,僅能做到表面的整理。至於創造力方面,雖然AI已經可以繪畫,甚至贏得比賽冠軍,但它只能在既有框架下運算,使用現有的元素進行『創作』,並不能真正創新。」
AI技術如「雙刃刀」 難取代老師
儘管AI在不同方面可取替人的工作,但它始終缺乏人性化。他稱,教育工作的目的是培養人才,老師要以自己為榜樣,向學生灌輸正確的價值觀,「我們要讓學生了解AI技術是『雙刃刀』,它可以同時被用於好和壞兩方面,因此我們要正確利用它,避免濫用它。例如CCTV的本意是監控,但如果被濫用,就會變成竊聽,造成侵犯隱私。」
事實上,香港教育界也認為,與其恐懼AI,不如推廣其應用,將它普及化。因此,教育局現由小學開始推廣AI,此帶動教育界對教授AI老師的大量需求;加上AI是當今最火熱的科技之一,社會不同行業對人才亦需求迫切,教大遂於去年開辦「人工智能與教育科技榮譽理學士」課程,以培育教育界和科技行業的專才,滿足市場的需求。
培育新一代推廣教育科技 教育產業趨多元
課程的核心科目包括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教育、數碼遊戲與學習、電腦視覺與教育深度學習,以及機器人技術在特殊教育中的應用等。「我們希望學生兼備AI和教育科技兩方面的知識和技能,並實際應用到各個領域中。畢業生可以從事AI相關的科技工作,也可以利用AI創新教育科技和創業。當然,他們也可以繼續深造成為教師,親手培育下一代人才。」
蘇博士表示,從課程名稱已可看到,這門課程包括市場上最熱門的AI和EdTech(教育科技)課題。「談到AI,不能不提ChatGPT!」他指,ChatGPT展示了AI的多方面發展和應用,讓人們看到了其強大之處。「ChatGPT是由多種AI技術混合而成的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,它可以模擬真人對話,甚至處理一些人類難以處理的問題。」
機器人助SEN學生學習和理解知識
近年來,教育科技已成為推動整個教育體系轉型的重要力量。他說,疫情加快了老師進行遙距教學的步伐,這使得教育科技在實現與學生互動上變得至關重要,例如老師進行網課時,除了使用相關應用程式或軟件外,也要使用學習管理系統進行功課分配、提交和批改等操作,這些都需要教育科技的配合。
其他最新的教育科技還有3D設計與打印、虛擬/擴增實境、沉浸式教學等。「將教育科技應用於教育領域,可促進教育產業的多元發展,同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和老師的教學質量,這也是開設這個課程的原因。」
此外,機器人對有特殊教育需要(SEN)的學生提供有效的幫助。「部分SEN學生可能會反覆提問相同的問題,未必每位老師有足夠的時間或耐心回答。然而,機器人在面對相同情况時,不會帶有個人偏見或受情感影響而感到煩厭,而且可以提供值得參考的答案,從而幫助SEN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知識。」
行情:創科、教育界「求AI人才若渴」
AI的應用愈來愈廣泛,蘇博士形容當前人力需求為求才若渴,並分享了一次在外推廣課程的經驗。「許多創科公司在會後立刻詢問聘請我們的實習生和畢業生的事宜,並表示能提供大量職位,足見市場對人才的需求。」
除了創科行業之外,學術界也極需要擁有AI背景的老師。「全球各地都在搶人才,以推動未來的STEM教育。因此我們計劃增加更多學額,盡力滿足市場需求。」一般AI的相關工種,起薪點約20,000元,但在現今市場環境下,只要擁有一年的工作經驗,收入已可大幅提高。對於畢業生而言,如果從事教學工作,收入則非常穩定,現時學位教師的入職起薪點約30,000多元。
蘇博士說,IT行業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領域,投身者需要不斷更新知識和創造力。對新人來說,工作最大的挑戰未必是技術層面,而是溝通能力。他鼓勵學生多參加群體活動,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興趣和潛能,並多與外界進行交流,提升領導和人際交往等能力。